zixun
山東茂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-03-23 2072
復合土工膜(復合防滲膜)分為一布一膜和兩布一膜,寬幅4-6m,重量為200—1500g/平方米,抗拉、抗撕裂、頂破等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高,產品具有強度高,延伸性能較好,變形模量大,耐酸堿、抗腐蝕,耐老化,防滲性能好等特點。能滿足水利、市政、建筑、交通,地鐵、隧道、工程建設中的防滲、隔離、補強、防裂加固等土木工程需要。常用于堤壩、排水溝渠的防滲處理,以及廢料場的防污處理。
直接鋪設墊層是非常困難的,因此施工時可用布袋運輸,將墊層料傳輸到指定位置后再平整。在模板安裝合格后,需用刮杠找平砂礫的石墊層,確?;炷恋暮穸?。澆筑混凝土前需灑水使墊層變得濕潤,避免混凝土在澆筑時出現吃漿現象?! ?.2.4 混凝土施工?;炷潦┕ぐɑ炷翑嚢琛⑦\輸、振搗以及抹面?! 〉谝?,混凝土攪拌?;炷翑嚢柰ǔ2扇〖袛嚢璺绞?,即在交通較便利處,工程中間位置設立混凝土攪拌站。同時根據混凝土板的澆筑日強度和工程量需要,大部分混凝土攪拌站擁有兩套拌和裝置,這兩套拌和裝置既可同時生產又可單獨進行,生產能力大概為45m3/h。精確的混凝土骨料計量設備的存在,目的是為了確?;炷僚浜媳鹊臏蚀_性,允許偏差的混凝土原材料具體如下:砂、石3%,水泥2%?;炷翆嶒炇业脑O立是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拌和質量,通過對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成品進行取樣、實驗而實現這一目標。 第二,混凝土運輸。為了避免出現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離析、漏漿等現象,在水平運輸混凝土時一般采用混凝土罐車運輸;采用溜槽運輸方式對混凝土進行垂直運輸,即混凝土到達施工現場后采用溜槽把混凝土運送至各澆筑部位。溜槽半徑30cm,由4mm厚的鐵板和骨架為1.5寸的鋼管制成,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,車轱轆在底部混凝土板上行駛,上部則利用混凝土罐車支架吊起,如此一來,混凝土罐車內的混凝土就會直接進入溜槽內,混凝土罐車同溜槽勻速前進。這種混凝土運送方式同以往相比具有很多的優(yōu)點,詳情見表1: 第三,混凝土振搗。采用手持插入式振搗棒傾斜插入振搗,振搗棒不得擾動墊層,控制插點間距在30cm內,不得出現漏振和過振現象。在振搗完成后,需要檢查模板是否走模,方法是掛線校正模板,需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校正。振搗點擊不得人工挪動?! 〉谒?,混凝土抹面。混凝土表面抹面的時間是完成混凝土振搗后,方式是拉板。在高于模板1~2mm處完成混凝土面抹平的工作,第二次抹面的進行時間是混凝土初凝后?! 〉谖?,混凝土養(yǎng)護?;炷灵_始養(yǎng)護的時間是在澆筑混凝土后的12h內,且應該噴灑混凝土養(yǎng)護劑。傳統的覆蓋薄膜、覆蓋物澆水的養(yǎng)護方法具有造價高、不保險的缺點?! ?.2.5 模板拆除。拆除橫向模板的時間為混凝土初凝抹面后,在進行拆除作業(yè)時,應該垂直向上進行操作,且縫隙順直、清晰。拆除縱向模板的時間在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值的0.1時方可進行,在進行拆除工作時應該確保混凝土不損邊、不掉角?! ?.3 現澆混凝土護坡施工注意事項 2.3.1 施工放線。施工放線涉及到日后土方開挖量大小、施工是否便利以及未來護坡成型后的外觀質量好壞,所以施工線是很重要的。為此縱線要隨原堤走,折點盡可能最少,折點應依據兩端的角度調整圓弧的半徑,控制土方開挖量?! ?.3.2 靠護坡側齒墻回填水撼砂工序??孔o坡側齒墻回填工序對于現澆板施工是十分重要的,對于土質不良的、齒墻斷面較大的以及護坡下端的穩(wěn)定性等均有影響。如果遵循施工程序開展施工,底端板很有可能會發(fā)生沉陷。同時施工時一定要分層進行,根據歷史經驗表明,一般一段施工大約在50100m左右最好。施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有:振搗要均勻;注水時要將回填砂澆透且上面存水;填底層砂前要將坑底浮土清理干凈?! ?.3.3 分縫。如果工程采用預埋瀝青杉板分縫的話,必須先將杉板依據設計位置固定牢、固定好,預防在混凝土澆筑過程時出現移動錯位現象。如果工程采用機械切縫,要及時進行切縫,防止切縫過晚而使得混凝土護坡造成裂縫?! ? 結語 第一,以更低的價格中標并不意味著能夠做出精品工程。為此,在招標進行中,招標單位要對中標價的可行性進行分析?! 〉诙?,土方和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兩大主要內容。相比較混凝土工程,土方工程大多被人們認為是最難啃的骨頭,這主要是由于土方工程單價高、工藝簡單而決定的。相對于交通、民工建行業(yè)來說,水利工程的混凝土單價往往較低,所以對于相同的混凝土工程,同樣質量要求下,對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單位來說能省則省,多用木模,減少機械化施工,并盡可能多地重復使用,但又必須重視影響混凝土形象的各種因素。為此,對于工程中的混凝土的單價要及時調整?! 〉谌?,施工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應全方位、多角度地汲取施工經驗,根據實際情況,設計出又快、又省、又好、又美的工程?! ⒖嘉墨I [1] 隋險峰.混凝土護坡的施工方法[J].科技創(chuàng)新導報,2010,(2). [2] 李紹才,孫海龍.中國巖石邊坡植被護坡技術現狀及發(fā)展趨勢[J].資源科學,2004,(1).Demand feedback